普安香香品
  • 首頁
  • 關於我們
  • 線上訂購
  • 見證故事
  • 常見問答
  • 聯絡我們

古琴書畫名家容天圻愛女 親筆寫下父親求生淨土實錄

11/2/2018

 
圖片
緣起

​記得小時候,總得老師親友們特別疼愛不說,事事順心,無憂無慮,覺得自己是最幸福最幸運的一個。也在那一刻似乎看到菩薩在對著自己微笑著。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出了社會,結了婚嫁了人後,幸運之神就好像不再跟隨,也不再見到菩薩的微笑,事業的不順,疼愛自己的長輩相繼離世,憂鬱纏身,讓我一下子有如跌下萬丈深淵。那時候,經友人介紹走遍台灣大小寺廟、算命、求神問卜更不在話下,結果呢?山窮水盡,只是走了許多的冤枉路。
 
在因緣際會下,同修巧遇多年未見面的老朋友─宋師姐,宋師姐鼓勵並引導我們夫妻倆到道場聽老師─普陀居士的開示。第一次在高雄道場聽課時,思念已久的菩薩終於又讓我見到了,而且展著笑顏。下課時,心理感受像是找對了一把鑰匙,開啟心裡的那扇封閉已久的門一般,心情無比舒暢。長久以來,尋尋覓覓,心靈的歸宿原來在這裡。
 
從此便跟隨老師─普陀居士,向老師學習佛法,聽老師講經說法。上課中常有菩薩示現,而且清晰可見。因此道場的殊勝也每每讓我捨不得缺席;在一次前往台中外埔上課的車程中,我隨手拿起一張便條紙畫下前次上課看到的景象,想請教宋師姐其中的不解,宋師姐要我到道場再請示老師。幾次經驗後,許師兄覺得這些畫應該保留下來,便買了畫冊及整套的鉛筆,拿給我。愚昧的我當時還搞不清狀況,讓許師兄解釋許久才弄懂。
 
也因許師兄的用心,才讓以後上課時示現的景象,藉由畫冊、畫筆將之留下,同時也因由這些圖像,經老師開示後,了解其中涵義,才能夠明白菩薩傳法的用心良苦,這一切的一切更令我無法停手紀錄菩薩的教導。
 
修行這條路,真不容易走,古言「知易行難」,在道場這裡,我覺得要了解「正知」「正見」更難,因為唯有明白「正知」「正見」,才可以真正看清楚一切事物,才不會起無明,才不會執著。然而,若是可以的話,我只是希望藉著這些佛菩薩慈悲示現的畫,與各位同修大德共勉之。阿彌陀佛
 
容珮琴  98年4月24 日
先父求生因緣

​98年4月12日台北坪林煙供那天,我要為先父容天圻辦一場逝世15週年紀念古琴演奏會做演出,家祥師姐好意詢問了父親的名諱。當時不覺有異,可是在回高雄的路上,敏感體質的我,一直感到身體不適,原以為是前日北上整夜未眠的原因,沒想到一到高雄才走下捷運站,家祥師姐的行動電話也追到,她和我一樣頭痛不已,商量之下,請示老師,問先父容天圻的現況。
 
當家祥師姐簡訊回覆,老師觀後告知先父在「鬼道」時,我真的很難接受,家祥師姐同時也告訴我,老師用香粉結緣之,並教導我如何發心,在發心為先父請香粉祈願迴向和感恩老師之餘,自己便到陽台做小煙供,當下是痛哭流涕,慚愧自己的不孝。
 
還記得早在一年前,第一次上台北坪林參加煙供法會,那次正好是為南亞大海嘯與四川震災做的大煙供法會,那時父親已經跟隨我一同參予法會了,而我還傻傻不懂其意義,居然多拖了近一年,今日方藉由演奏會因緣得知,我真是不該啊!不該啊!
 
98年4月16日母親來電告知上週將父親的古琴,送去琴社換上新弦,要我去取回,正巧那天晚上高雄道場有講課,我想就順路,將琴抱回。那天下午,天氣十分悶熱,我從捷運站走到琴社花了十來分鐘,當我拿到琴後,揹起要走回捷運站搭捷運至道場,哪裡知道!我是越走頭越暈,那種暈不是難過痛楚,而是歡喜興奮。可是也是會暈到想喊救命,當時心起一念,告訴背上的琴,若是你高興要與我一起到道場,也要讓我背得動你,讓我舒服些嘛!沒想到心裡才這麼唸著唸著,頭漸漸不暈了,走進捷運站看了看時間,我幾乎走了快半個鐘頭。
 
到了道場,正巧遇見家祥師姐也剛進門,於是就聊了起來,家祥師姐見我抱古琴來,也很高興說想聽聽琴聲,我也順之答應。只是心想這張琴,自父親過世後弦就斷了, 15年來未再出聲,再說這張琴15年前我也未曾彈過,其音色效果如何,可能較難掌握,我好像回應的太快了些。但既已說出口,就得要彈啦!想~若在道場彈琴,只有重新練的普庵咒此曲最為合適吧!
 
於是我和家祥師姐走上道場二樓,遇見老師與師姐們正在泡茶,家祥師姐就談起我去取琴的經過和要彈琴的事,老師頓了一頓,要我去請示菩薩,是否是先父要我用他的琴來彈琴,並以琴聲供養菩薩。於是愚昧的我請家祥師姐陪我一起到樓下請示。果然,一笅現應。
 
在沒有事先準備下,我是用古人最原始方式,讓琴臥膝來彈,隨著琴韻的共振,將15年來未出聲的琴,彈奏普庵咒。原本以為第一次在這麼多人面前彈奏,我會緊張而使手指僵硬,但卻在彈奏後出奇的自然,自然到連自己都不能適應想要去抓回自己平日在家練琴的音律與節拍,那中間段落的拉鋸使之感覺彈得有些亂了。曲終,我自覺得彈的不好。
 
可是老師卻微笑的說:「這是人間最大的福報!」當時,我還不太懂得這句話的涵義;只是覺得彈完琴後,全身的不適感一掃而空,剩下的只有舒暢和精神飽滿。接著有幾位師姐們提出想用香粉和先父結緣,讓我真是感恩。
 
98年4月17日,我與宋師姐和其他師姐、師兄,一起開車前往台中外埔聽課,途中聊起昨日之事,忽然我和宋師姐有同一感受,父親要求生極樂世界。於是我一進道場就請宋師姐教導我如何請示菩薩,在我們請示完,確認香粉數量的同時,老師也從樓上走下來,告知的也是同一件事,並建議在法會的同一時間,我要一起念佛。當下,宋師姐也用香粉與父親結緣。
 
98年4月18日這天下午剛好與演奏會的師兄、師姪們有約,要開會練琴,時間正好與台北明德道場的煙供法會同時。我心想只要有誠意,菩薩與父親一定可以感應的到,於是從早上開始一有空就念佛號,走路念佛、整理東西念佛、煮飯燒菜念佛、開車路上念佛。一直到下午與師兄、師姪們聚會時,我也一直注意著利用瑣碎時間,一有空檔就默念佛號,一心只想助父親往生極樂世界。
 
大約在下午3到4點時,不知為何心中忽然有股莫名的歡喜感,當時在琴社的隔音室中手機收訊不佳再加上後來沒電,直到日落後回到家中,手機裡傳來老師的簡訊,方知父親已往生極樂世界了。當下我幾乎興奮的想跳起來,真的是太好了,接著家祥師姐也傳來簡訊告知。那一夜,連夢裡都在笑。
 
98年4月21日晚上七時半演奏會正式演出。下午我們就到會場彩排,我將父親最愛的「秋月」琴帶上,要演出,可能是因氣候影響,琴弦鬆了些,音色低沉,在與師兄商討後,立刻請琴社的朋友幫忙將弦重新綁過,綁過之後音色即便為之婉約宏亮。
 
當晚演奏會開始後,我在後台,本想看看觀賞人數如何,偷偷往台下觀眾席望去,隱約見到父親身穿白袍,周圍泛著輕柔的金光身影。那時,我真的相信了,相信老師所說,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便可來去自如,父親也來聽演奏會,同時也帶給我們大家祝福;那晚演奏會在熱鬧、歡喜聲中圓滿結束。
 
98年4月25日高雄煙供,我和同修一如往常,他往南下屏東倒香粉,我往北到高雄道場參加法會,那天老師見我容光煥發,於上課時提及父親往生極樂世界的喜悅分享,那時眼前忽然閃過一念,那麼疼愛我的公公呢?我不該有分別吧!
 
98年4月26日同修午餐後忽然頭痛不已,以為是感冒了;但是穴道按摩處理了,止痛藥也吃了,還是沒用,怎麼會這樣哩?晚餐時,我順口問了同修意見,想請老師幫忙查看公公在那兒?當同修同意後,頭居然感覺輕鬆許多。於是我立刻用簡訊請示老師,隔日老師回覆公公在「畜生道」,我們立刻聽老師的建議,發心香粉供養,參加5月2日明德道場的煙供法會。
 
5月2日當天同修也是要上班,我交代他下午2時許,有空一定要念佛!我屆時也會和台北道場同步念佛。幾天後我請示老師,老師答覆,公公已順利往生極樂世界,同修與我欣喜萬分。
 
老師常提到五代僧人「永明禪師」的閒隨薪偈中一段「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以前剛進道場不懂得的時候,雖知道往生極樂的益處,但總會擔心萬一有一天,有哪位先人,或冤親債主要求生極樂世界時,我口袋空空,如何供養香粉?如今我才發現,我是庸人自擾,根本不是香粉的問題,也不是有沒有錢的問題;而是用心的問題,當你用真誠心去做正確的事,菩薩自然會默默地協助你,重點就是你的「真心」與「誠意」。
 
當然,這些日子以來,承蒙老師與師兄師姐們的厚愛,讓我一路走來也因為有他們的真心誠意,讓我成長,讓我相信,更讓我怡然自得,感激不盡。阿彌陀佛!
 
容珮琴 合十 
98年5月8 日
附錄:容天圻先生「琴畫合一」的藝術精神簡介      
稿│李美燕
 
容天圻先生(1936-1994) 號琴禪, 出生於福州市, 祖籍敦煌,後籍廣東省中山縣,七歲時開始與外祖父梁賓先學畫,十七歲拜在吳昌碩、錢名山弟子朱念慈先生的門下專攻山水,朱氏授以「大膽下筆,細心收拾」,「柔毫使其勁,硬筆令其柔」等要訣,奠定其筆墨與章法的基礎,而容先生亦曾潛心研究漢魏碑帖,以書入畫。
 
一九七○年,臺北故宮博物院召開第一屆國際古畫討論會,當年與會代表均為世界各國著名的博物館館長、東方部主任、國內代表則為各大專院校藝術系主任或教授,唯獨容先生以國中教師身份應邀與會。一九七一年容先生的山水長卷「溪山無盡圖」(36尺),在澳洲及東南亞等地巡迴展出,並拍攝成彩色紀錄片,且在澳洲電視臺播映。爾後,其書畫多次在美國、日本、澳洲及東南亞等地展出。
 
一九七二年,容先生榮獲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國畫獎。同年,容先生在歷史博物館看馬壽華先生的畫展,深為其指畫的清逸絕倫所傾倒,乃透過廣元法師的推介,列於馬木老的門牆,一償其深研指畫的夙願。馬木老因容先生於筆畫已有基礎,對其另眼相看,特將指畫要訣傾囊相授,木老雖已年高八十,仍於燈下以蠅頭小字為其批改作品,且為其撰寫繪事心傳。
 
而國畫大師張大千先生亦曾親題「指揮如意」四個大字贈予容先生,並書:「木老已歸道山,指墨衣缽惟在天圻道兄」。大千先生對容先生之文人畫風格及指畫造詣頗為賞識,曾稱譽容先生之山水用筆、用墨、用水三者俱到,並親為其《山水畫冊》題說,且繪「秋月草堂圖」相贈。
 
此外,容先生亦曾親炙於古琴大師胡瑩堂先生門下,得其薪傳,又與梅庵派大師吳宗漢先生相善,以知音互許,兼習其琴曲。一九七六年曾與梁在平、陳蕾士教授、唯是震一夫婦等舉行「亞洲箏樂欣賞會」,同年,在臺北外雙溪國立故宮博物院為亞太音樂會議主辦,梁銘越博士主持的古琴欣賞會中擔任古琴演奏。一九九○年曾應文建會「大雅清音」系列活動之邀演奏古琴,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余光中教授在演奏會中特為其朗頌〈聽容天圻彈古琴〉一詩。
 
一九九三年又與上海古琴家龔一先生、邵元復先生等舉辦「兩岸古琴名家深情對話」。容先生在古琴與繪畫方面最為人稱道者是,其將彈奏古琴曲〈流水〉七十二滾拂指法融入指畫中,自行悟出指畫雙手互用之道,指畫的剛柔、疾徐……恰與彈琴左右手的技法有異曲同工之妙,他透過古琴技法巧妙地融入指畫中,使指畫山水有如琴樂般氣韻生動,意境斐然。誠如容先生在其所繪指畫作品〈水墨山水〉中題辭:「興來作指畫 十指互下 水墨淋漓 手揮目送 不覺雲烟盈紙 恍如鼓琴 如聞餘響」,道出其將指畫比擬為古琴的「絃外之音」,琴畫相通的心靈體會。當時香港《明報月刊》謂其「畫中有琴,琴中有畫」,大陸四川社會科學院藝術理論學者李永翹先生對其藝術造詣讚譽至高,謂其「畫幅裡充滿了幽雅恬蕩之琴聲」,「琴聲中亦展現出清新精俊之畫面,給了人以無限美的享受與遐想」,容先生這種將琴境帶入畫境的作品,在臺灣現當代指畫名家中仍是碩果僅見。
 
今容先生在指畫方面的作品,可見諸《容天圻書畫集》中,而古琴音樂則有錄音帶與錄影帶保存,其畫質與音色仍清晰可辨,在華盛頓大學及香港大學出版的英譯《梅庵琴譜》中附有容先生演奏之〈關山月〉、〈秋風辭〉、〈玉樓春曉〉的錄音帶隨書發行。而在1990 年由樺橡傳播公司製作,中國電視公司鄭大智導播率隊來鳳山錄製容先生的古琴獨奏曲:〈醉漁唱晚〉、〈空山憶故人〉、〈歸去來兮辭〉、〈陽關三疊〉等,亦曾在「古調今談」的電視節目中公開播出。
 
此外,容先生曾監製古琴十餘張,並收藏〈秋月〉與〈飛霞珮〉等老琴;且曾撰寫關於古琴的文章45篇,分別載錄於《庸齋談藝錄》(1964)、《藝人與藝事》(1968)、《畫餘隨筆》(1970 初版、1974 再版)、《談藝續錄》(1975) 及《東方雜誌》、《故宮文物月刊》與諸報章等,其中對琴史、琴論、琴譜版本及琴曲、琴人、斫琴技藝……等之介紹、考證和研究皆不遺餘力。容先生在古琴與繪畫、書法方面的造詣與成就,使中國文人藝術精神能在臺灣傳承與紮根,實可謂貢獻匪淺。
 
按:容天圻先生是緣起作者容珮琴的父親

評論已關閉。

    真實見證

    若您有親人、朋友往生,希望能協助他們離苦得樂,往生極樂世界,歡迎參加每月2次的法會、修持煙供,為他們、也為自己累積福報功德,轉業報。

    可來電洽詢:
    02-2821-0969
    ​(週一至週三9:00~17:00)

    類別

    全部
    供養土地公
    廣度眾生
    蓮友往生
    超度寵物/動物
    超度朋友
    超度長輩祖先

    RSS 訂閱

慈悲喜捨、利人利己的一炷香


線上訂購

網路商店

Line@

​@coo3214q

Email

pknxiang@gmail.com
  • 首頁
  • 關於我們
  • 線上訂購
  • 見證故事
  • 常見問答
  • 聯絡我們